“肥胖危害很大,肥胖孩子再回到正常体重真的很难,需要很大毅力。所以,我们要防患于未然,一定要将儿童肥胖防控关口前移。”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刘爱玲在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健康中国行动集中宣教活动中指出,肥胖不仅是体形不美观,更重要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
日前,教育部印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理念,而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等5个领域,其中预防儿童肥胖被列为重点目标。
数据显示,我国有近20%的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超重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众所周知,儿童肥胖可增加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骨关节病、恶性肿瘤等许多慢性病风险。那么,家长如何引导儿童均衡饮食,实现儿童肥胖的综合预防和干预?怎样为“小胖墩”科学减重?
儿童肥胖属于“营养不良”,是“能量过剩”并非“营养过剩”
儿童肥胖属于“营养过剩”?“营养不良包括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营养不足,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营养不良,主要是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表现为身高低于同龄孩子,消瘦、低体重等。第二种是微量营养素缺乏,隐性饥饿就是体内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比如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这是我国儿童目前面临的主要营养问题之一。第三种形式就是超重肥胖。所以,肥胖属于营养不良。”刘爱玲解释说,将肥胖列为营养不良,是由于能量摄入多消耗少,过剩能量在体内转化成脂肪引起肥胖;而且肥胖儿童往往喜欢吃肉和油炸食品,不喜欢吃蔬菜水果,所以容易缺乏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肥胖只是能量过剩,而不是营养过剩,应属于营养不良。
预防孩子肥胖,家长需远离四大误区
误区一:胖孩子限制吃肉就好。“有些家长认为,既然肥胖是脂肪增多导致的,那饮食中只要限制脂肪摄入就好,这是个误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副主任马扬在宣教活动中指出,临床上常遇到一些家长问已限制孩子吃肥肉了为什么孩子还是很胖,其实在肥胖的饮食治疗中,除应限制脂肪摄入外,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也非常重要。需要注意,儿童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既要满足孩子生长发育需要的能量,又得防止摄入能量过剩,所以在医生开具饮食处方时,会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年龄、身高、体重、基础代谢、血液生化等指标以及家庭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膳食营养计算。
误区二:只要运动量够就能减肥。有些人认为只要运动量够了,消耗了足够热卡就能减重,这也是一个误区,“这会引起两方面的不良影响,一是认为运动量够就不限制饮食,导致体重控制不佳;二是有时过量剧烈运动反而易导致食欲大增,吃得更多,更不利于减肥。”马扬解释说,每天保持40-60分钟的持续中等强度运动最有效。中等强度运动,指能引起呼吸和心率增快的运动,包括快走、慢跑、跳舞、游泳、平地骑自行车等。中等强度运动时能说话但不能唱歌,剧烈运动时不能唱歌且说话困难。
误区三:使用减肥药。马扬表示,有些家长盲目听信广告,给孩子使用减肥药物,有些减肥药可抑制大脑内饱食中枢、减少饥饿感,有些减肥药是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排泄。但无论是哪种减肥药,其副作用都较大,都不建议儿童青少年使用。
误区四:忽视孩子心理行为和家庭生活方式的改变。马扬指出,由于肥胖导致的儿童心理问题呈逐年增多趋势,家长们在帮助孩子控制体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儿童心理健康。家长不仅要帮助孩子改善饮食、运动,对家庭健康生活方式的重塑也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保持健康体重。
儿童肥胖需界定是否为病理性,孩子若有体重生长偏离应就医
马扬介绍,对于孩子属于单纯性肥胖还是病理性肥胖,医学上是有界定标准的。
1.身高标准体重是WHO推荐的评价10岁以下儿童肥胖的最好指标,该方法以身高为基准,采用同一身高人群的第80百分位数作为该身高人群的标准体重;大于10%为超重切点,大于20%为肥胖切点;当超过该标准体重的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50%以上为重度肥胖。但10岁以上儿童,身体形态指标和体重成分发生较大变化,身高和体重的关系变化很大,因此不能用该法来评价肥胖。
2.体重指数(BMI)是指体重和身高平方的比值(kg/m2),目前被国际上推荐为诊断肥胖的最有用指标。当BMI>同年龄、同性别的第95百分位数可诊断肥胖;第85-95百分位数为超重,并具有肥胖的风险。
马扬表示,临床中有95%-97%的患儿属于单纯性肥胖,应与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代谢失常及遗传病引起的继发性肥胖相鉴别。因此,在临床上进行肥胖诊断时应根据病史(出生史、喂养史、家族史),膳食和生活方式调查,体格检查(有些继发性肥胖儿童有特殊体征),人体测量学指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协助诊断。除了进行鉴别诊断外,由肥胖引起的并发症也需引起关注。
目前,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已和北京市西城区辖区中小学建立了关于肥胖儿童的转诊绿色通道,如果儿童在幼儿园、学校或社区门诊进行定期体格检查时发现有体重生长偏离的,家长觉得儿童有超重或肥胖风险的,都可到儿童保健门诊或营养门诊来就诊,并进行详细的体格发育评估和营养咨询。
家长做好5件事,加强对“小胖墩”的生活干预
家庭在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中的作用非常关键,马扬提醒广大家长:1.要了解一定的健康营养知识(比如不同食物的热卡、营养素含量、如何搭配等),掌握儿童健康膳食的制作方法;2.需要掌握让儿童能够把健康膳食吃到肚子里的引导和示范技巧;3.家长需要给儿童提供宽松健康的家庭氛围和健康生活方式,让儿童每天都有一定运动量;4.家长需定期带儿童进行健康监测,如有并发症或继发性肥胖的儿童,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并且定期随访,监测体格生长指标、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指标。
马扬建议,加强对“小胖墩”的生活干预,家庭应从这些日常生活入手。
1.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比如减慢进食速度、改正偏食、避免晚餐过饱、少吃夜宵、少吃零食、少吃煎炸食物和洋快餐等。
2.家庭饮食疗法: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高蛋白膳食方案可满足孩子的基本营养、能量和生长发育需要。①能量分配:脂肪20%-30%、碳水化合物40%-45%、蛋白质30%-35%,优质蛋白最好能占50%左右。②应选择体积大、饱腹感强、热能低的黄瓜、菜花、西兰花、胡萝卜等蔬菜类食品,以满足孩子食欲、避免饥饿感、通畅大便。
3.运动疗法:纯控制饮食不易减轻体重,应适量增加跑步、爬楼梯、跳绳等运动。运动量应以运动后轻松愉快、不感疲劳为原则,避免剧烈运动而增加食欲。
4.心理治疗:家长应鼓励儿童坚持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的健康生活习惯,或通过减肥冬令营、夏令营等帮孩子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学会自我管理体重。
5.药物治疗:不推荐给孩子用减肥药降低食欲或增加消耗,应对症遵医嘱进行专业的药物治疗。
孩子们即将进入2022年寒假,也将迎来一年中最重要节日——春节。专家提醒,这时也是儿童体重最难把控的时期,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防治离不开家长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因为医生根据孩子肥胖程度和是否伴有并发症等开出的膳食、运动处方和药物等治疗手段,能否正确执行、执行频率和依从性如何,主要还是依靠家长。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儿童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千万不要因为一时松懈而前功尽弃。
(全媒体记者 王凯 耿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