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生活 > 正文

白寿指的是多少岁寿辰是一百岁吗(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来源:工业网 时间:2023-02-15 16:43:22

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白寿”指的是九十九岁寿辰。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年龄的称谓有很多,比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一花甲、人生七十古来稀等,其中花甲60岁、古稀70岁。“百”去掉上边的一横就是“白”,一百减去一为九十九,所以“白寿”是九十九岁的雅称。

古时称一百岁为 “期颐之年 ” ,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古代人的年龄称谓

《论语·为政》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实,不仅是《论语》中有关于年龄的称谓,许多古籍中也有许多关于年龄的各式叫法。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写道“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即指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其中的“垂髫”常指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孩子,一般该阶段的儿童的头发自然下垂,因而将这一年龄段称之垂髫之年。

而关于孩童的称呼还有许多,如“襁褓”,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常用用于形容婴幼儿,即未满一岁的幼童;孩子长到两三岁时,就称之为孩提之年;到了七岁八岁左右,小孩普遍到了换乳牙的年龄,这时就称之为始龀(龀,即乳齿)。

到了人们成年时,男女的年龄称谓也有所不同。清朝以前,汉族男孩十五岁时候就要束发为髻,意为成童,二十岁时要行冠礼,意为成年,因此故用束发来指代男子十五岁,弱冠来指代男子的二十岁;“及笄之年”是用于形容古代女子到了结婚的年龄,笄,指束发用的簪子,《礼记·内则》中有云“女子……十有五年而笄”,意为女子此时已经到了出嫁的年岁,即十五岁。

古人到六十岁时,便称为花甲,因旧时用天干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即称一个甲子;七十岁即为古稀之年,出自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标签: 传统文化数据统计图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传统文化的四个表现

相关阅读